一、主任委員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年當選國際水協(IWA)杰出會士(Distinguished Fellow);2015年受聘為桂林理工大學榮譽校長;2018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9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主要從事水質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目前重點研究飲用水安全保障、水質凈化與能量轉化、水處理過程、流域水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等方面的理論探索、技術創新和工程應用。發表SCI收錄論文3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獲中國和國際授權發明專利80余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何梁何利獎(個人)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國際獎2項。
二、副主任委員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長期從事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改善對策,污水生物處理工藝、技術與設備,廢物資源化及能源化理論與技術,環境微生物系統生物學與生態學等方面研究。率先完成了世界首例生物制氫中試(1999年)和生產規模試驗(2005年),推進了生物制氫技術的工業化進程;開發出針對高濃度難降解工業有機廢水集成化處理理論、技術與裝備;主持開展了大尺度環境中持久性有毒物質環境風險及生態安全研究,組織建立了“國際持久性有毒物質聯合研究中心”;提出了符合我國國情具有生態功能導向的城市水循環系統4.0及海綿城市建設路徑及技術措施。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省部級獎12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著作12部,發表SCI收錄論文50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0余項。曾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基金”獲得者,香港裘磋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現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還任住建部科技委城鎮水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給水排水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污泥分委員會主任等,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和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長期從事城鎮環境和排水工程設計和研究工作,主持亞洲最大的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上海石洞口污水處理廠、三峽庫區最重要的環保工程重慶市雞冠石污水處理廠等40余項重大工程和科研項目。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現任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擔任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理事;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常務理事、科技委副主任委員、水環境委副主任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常務理事、排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美國水環境聯合會(WEF)會員;北京仲裁委員會委員。從事市政及環境工程設計36年,主持、參加設計了百余項大型市政工程項目。牽頭完成的工程項目獲得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獎1項、銀獎2項,詹天佑大獎3項??蒲许椖?01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編參編多項國家環境工程及給排水設計領域的國家標準、規范、設計手冊。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現任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督o水排水》雜志與《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編委,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飲用水主題專家組成員、住建部高等教育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建設部市政公用行業專家委員會城鎮水務專家組成員,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科技委員會主任,中國市政環境行業城鎮水處理領域知名專家。撰寫并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主編《凈水廠技術改造實施指南》等多部學術著作;研編《城市飲用水水質行業標準》《深圳市管道優質飲用水安全管理規范》及《深圳市2010年水質發展規劃》。
三、委員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長期致力于環境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技術管理工作,在飲用水安全保障、分散點源生活污水處理和人居環境空氣凈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處理及空氣凈化技術和系列裝備,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創造性的成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軍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成果獎26項,國家專利23項;出版專著3部,編寫國家軍用標準5項,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獲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全軍首屆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彭永臻,北京工業大學,院士。專長:污水。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長期從事污水處理的教學、科研與工程應用工作,圍繞著我國城市污水脫氮除磷處理的重大需求,不斷地提高研究和應用水平,突破了污水脫氮除磷的關鍵技術,為提高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工程設計建設和運行控制水平,為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達標排放,解決城市污水處理廠兩類技術難題“達一級A排放標準和節能降耗”等做出了重要貢獻。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196余篇(其中IF >5.0的90余篇)。以唯一或第一發明人獲授權發明專利163項(其中已轉讓55項)。出版專著7本,其中3本是獨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也是本領域中的第一部專著。已培養工學博士71人,其中2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4人獲提名獎。2004年、2009年和2012年3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次獲得省部級科技一等獎。入選首批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先后獲國家教學名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獎勵和榮譽稱號。
馬軍,哈爾濱工業大學,院士。專長:污水。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長期從事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研究工作,創建了不同價態鐵錳氧化劑的除污染理論體系,開發出高錳酸鹽預氧化除污染技術和高鐵酸鹽預氧化除污染技術、臭氧催化氧化深度處理技術、基于新生態微界面特性的強化除重金屬技術和納米復合膜水處理技術、過硫酸鹽高級氧化技術等,成功地應用于受污染水源水凈化處理工程、污水深度處理及回用工程,并在多次重大污染應急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曾獲中國青年科學家獎、“長江學者”成就獎(工程科學獎)、英國皇家化學會“可持續發展水獎”、美國化學會“科學卓越榮譽獎”。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均排名第一),黑龍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3項;發表SCI論文2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IF6.0以上期刊發表論文129篇,授權發明專利120余項,獲美國專利6項。SCI論文引用13524 次,H因子71。
徐祖信,同濟大學,院士。專長:水污染防治。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擔任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領銜并參與 “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水污染治理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出版學術著作4部,授權發明專利23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00余篇。受邀編著聯合國人居署專題技術報告,在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發布,中國經驗獲聯合國副秘書長高度贊揚,提升了中國治水模式的國際影響力。
李樹苑,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全國勘察設計大師。專長:供水工程,排水工程,水環境,排水防澇,海綿城市。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一等獎各1項,華夏科技二等獎1項,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以及市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建設技術創新先進個人及科技創新帶頭人、中國水業人物等獎項。先后承擔了國家“七五”至“十三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水專項、863計劃項目等科研工作。
張韻,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全國勘察設計大師。專長:飲用水安全、污水處理、水環境、排水防澇、海綿城市、智慧水務、污泥處理處置、綜合管廊。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在污水資源化利用、污泥處理處置、城市防洪排澇等領域完成了多項具有行業引領作用的示范工程,獲得國家優秀設計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及省部級優秀勘察設計獎等數十項獎項。主持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發表論文、專著數十篇。參與主持落實國家戰略的重大項目、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工程,履行社會責任,發揮了重要作用。
黃曉家,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專長:城市節水、海綿城市、工業廢水再生與回用、建筑與工業給排水、消防、飲用水安全、污水處理、水環境、智慧水務。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科協首席消防科學傳播專家。曾獲得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銅獎1項,國家咨詢獎2項,省部級優秀設計獎9項,省部級科技獎8項。完成國家重要工程80余項,國家和省部級等課題14余項,發表論文100多篇,核心期刊50多篇,主編國家標準《建筑與工業給水排水系統安全評價標準》GB51188和《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2項、參編國家地方標準21項;編著《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技術與設計手冊》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手冊》等書4本,主編國家地方標準圖集等4項,專利21項。
以下以姓氏筆畫排序
王洪臣,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專長:污水處理、水環境、排水防澇、智慧水務、污泥處理處置。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學院副院長、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水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王洪臣教授具有20余年水污染治理一線實踐經歷,承擔了城市和農村污水治理一系列重大課題研究,發表論文150余篇,出版專著4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0余項,一批成果已獲規?;茝V應用。王洪臣教授兼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科技發展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常務理事、國家“水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城市主題專家組成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評2011首屆“水業年度人物”。
厲彥松,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專長:飲用水安全、污水處理、水環境、排水防澇、智慧水務、污泥處理處置。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歷任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設計所副總工、副所長、所總工、總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副總經理等。主持設計及審核審定了長春市引松入長供水工程、哈爾濱市磨盤山水庫供水工程等國內外代表性市政給排水工程30余項,其中獲國家及省部級優秀勘察設計獎6項;參編《城鎮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 50335-2016等國家、行業及地方標準6項。
劉翔,清華大學,教授。專長:污水處理、水環境、海綿城市、智慧水務。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城鎮水務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環境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家庫專家,國家重大水專項城市主題專家組副組長,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總體專家組專家,環保部UNDP項目咨詢專家,環保部國家環境保護工業污染場地及地下水修復工程技術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主要研究方向城鎮水污染控制與水環境整治、再生水風險控制與安全利用、土壤/地下水污染控制技術與理論等。負責國家及省部級研究課題50余項,指導研究生及博士后70余人,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其中SCI、EI收錄近100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8項,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
李俊奇,北京建筑大學,教授。專長:排水工程、海綿城市。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北京建筑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城市雨水系統與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帶頭人,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科技委城鎮水務專業委員會委員。近年來,圍繞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環境與資源政策等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20余項,獲省部級獎6項;參編國家規范6部;參與多個城市海綿城市規劃編制及示范建設。
楊向平,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專長:污水處理、排水防澇、智慧水務、污泥處理處置。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原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曾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并主持了國內第一個城市污水處理科研基地的建設研究和管理工作,領導了北京市的北京市高碑店(100萬噸/日)、清河(40萬噸/日)、小紅門(60萬噸/日)、酒仙橋(20萬噸/日)等八座國家重點污水處理工程,方莊再生水廠、酒仙橋再生水廠的技術方案確定、工程招標、建設管理和運行經營等工作。
何強,重慶大學,教授。專長:污水處理、水環境、海綿城市、污泥處理處置。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院長,教授、博導。長期從事小城鎮污水處理、城市排水管網、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研究。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課題、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獲發明專利50余件,編制標準和政策指南等10余部,獲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3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2010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3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17年獲2016年度“中國水業人物”教學與科研貢獻獎,2006年入選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計劃一、二層次,2008年分別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重慶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以及“重慶市環境工程學科學術帶頭人”稱號。
張大群,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專長:污水處理、污泥處理處置、給水排水裝備、給水排水標準。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現任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工程師,國家城鎮給水排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獲天津市政府授銜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和首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大師稱號。獲省部級優秀設計一、二等獎十余項,代表作有“天津開發區污水處理廠(10萬噸/日)”“遼寧撫順三寶屯污水處理廠(25萬噸/日)”等。曾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4項,代表作為“城市中小型高效、低造價污水處理廠工藝及裝備的研究”“城市污水處理技術與關鍵設備的開發”等。獲得發明專利7項(均為第一發明人);實用新型專利20項(均為第一發明人);主編國家標準4項:“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土地改良用泥質”“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單獨焚燒用污泥”和“給水排水用格柵除污機通用技術條件”;國家行業標準及地方規范20項:“潛水排污泵”“給水排水用潷水器通用技術條件”等。
張曉健,清華大學,教授。專長:飲用水安全、水環境、智慧水務、建筑給排水。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曾獲得省部級科技獎13項,綠色中國年度人物、中國水業年度人物、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先后承擔國家六五科技攻關課題“城市污水處理與再利用”、國家七五科技攻關課題“城市污水回用技術研究”、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含難降解有機物工業廢水治理技術與工藝”、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受污染水源水凈化集成技術與設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飲水的微觀團簇結構研究”等課題的研究,其中“城市污水回用技術研究”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飲用水消毒、消毒副產物、生物穩定性關系研究”科研項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獲“政府特殊津貼”等省部級獎勵10項,共發表科研論著66篇。
杭世珺,北控水務集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專長:污水處理、水環境、海綿城市、污泥處理處置、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村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處置。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現任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顧問總工程師、技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項目中心技術總監。擔任“中國給水排水”“給水排水”顧問編委,建設部“市政公用行業專家委員會”和“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1996年榮獲國家授予的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擔任北京市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二期、北京市酒仙橋污水處理廠一期、北京市清河污水處理廠一期、東莞市污水處理廠一、二期等項目的設計總負責人、審核人、審定人,獲國家級優秀設計銀質獎及魯班獎,建設部優秀設計一等獎、二等獎,北京市優秀設計一等獎及三等獎;曾擔任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北京阿蘇衛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北京市六里屯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獲得多次建設部優秀設計三等獎,北京市優秀設計二等獎,其他科研和設計獲全國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一等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等獎、北京市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北京市優秀設計三等獎等。發表論文30余篇。
鄭興燦,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專長:飲用水安全、污水處理、水環境、海綿城市、污泥處理處置。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現任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院總院總工程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主持完成了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攻關任務6項,試驗研究15項,工程設計3項,科技規劃與技術政策咨詢12項,國家科技咨詢與合作5項,工程投標5項,工程項目技術審查39項。開發了具有創新特點的回流污泥反消化生物除磷工藝(倒置A/A/O工藝)和化學—生物聯合絮凝強化一級處理工藝。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建設部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建設部優秀設計二等獎2項。合作編寫學術專著2部、譯著1部,編輯論文集3部,發表學術論著39篇。
趙鋰,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專長:建筑給排水、飲用水安全、海綿城市、智慧水務。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F任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從事給水排水設計及科研工作多年,作為工種負責人完成多項國家大型項目的設計工作,獲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獎1項、銅獎2項,省部級優秀設計獎3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省級及住建部科學技術進步(華夏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7項,獲中國標準管理創新獎三等獎1項。主持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項,“十二五”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課題2項,“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作為編制組組長,主編完成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民用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建筑與小區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技術規范》GB50400等5項,行業標準:《建筑與小區管道直飲水工程技術規程》CJJ/T110、《二次供水工程技術規程》CJJ140等11項,參編完成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50788等共12項,主編及參編完成協會標準《二次供水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T/CECS 509等共15項。主編出版《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手冊(上、下)》(第三版)等專業著作10部,參編出版著作8部。公開發表論文70余篇。
胡洪營,清華大學,教授。專長:污水再生利用、水環境治理。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現任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國家環境保護環境微生物利用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標準化組織城鎮水回用技術分委員會(ISO TC 282/SC 2)主席、Water Cycle主編等學術職務。長期從事再生水安全高效利用理論與技術、水環境治理和環境微生物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出版《環境工程原理》《水處理生物學》《污水再生利用指南》(譯著)《再生水水質安全評價和保障原理》和《水質研究方法》等著作,主持編寫國際、國家和團體標準多項。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住建部、生態環境部等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國家教學名師獎等獎項,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唐建國,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專長:污水處理、水環境、排水防澇、海綿城市、智慧水務、污泥處理處置。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現任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委員會城鎮水務專家組成員、住建部村鎮污水處理專家委員會成員、國家水專項城市水環境主題專家組成員。長期從事給水排水工程設計、研究工作,并有多年從事排水行業管理經歷。在水環境治理與保護領域擁有豐富的理論、實踐和管理經驗,是該領域著名專家,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先后承擔了數十項給排水工程設計,組織編寫了上海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超量削減補貼等政策,為完成上海市“十一五”“十二五”水污染減排工作作出貢獻,并獲得“2013年國家污染物減排先進個人”稱號。近年主編了《城鎮排水管渠與泵站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檢查井治理技術指南》等,參加了國務院《城鎮排水及污水處理條例》、住房城鄉建設部等《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城鎮污水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方案》的編寫工作,出版了《廢水處理及再用》手冊、《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等著作,發表了數十篇學術論文。
崔福義,重慶大學,教授。專長:飲用水安全、海綿城市、智慧水務、建筑給排水。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教育部土木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住建部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主任、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專家組組長、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給水排水》雜志編委會副主任、《環境工程學報》副主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體污染控制技術與治理工程”飲用水主題專家組專家。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教學成果獎10余項。
隋軍,廣東首匯藍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專長:污水處理、水環境、海綿城市。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工程技術專家)、住房建設部城鎮水務專家委員會委員、住房建設部海綿城市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同行評審專家。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銀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市政公用工程、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市政公用工程一等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市政公用工程給排水一等獎以及20余項省部級獎項。主持完成多項研究類、規劃類及城市污水處理重點項目,代表項目有:抗生素廢水處理實驗研究、廣州市污水處理系統規劃、廣州市主城區排水系統水力模型構建研究(約1000平方公里)、許昌城市污水處理廠初步設計、廣州獵德污水處理廠(120萬噸/日全國十佳污水處理廠)等。出版著作五部:《華南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指引》編著、《廣州地區污水污泥特性及ASM模型應用研究》編著、《垃圾處理產業及產業化》編著、《城市固體廢棄物及其治理》專著、《城鄉基礎設施效率與體系化》編著。
蔣勇,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教授級高工。專長:污水處理、排水防澇、智慧水務、污泥處理處置。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全國勞模,現任北排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城鎮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理事長,住建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城鎮水務專業委員會委員。主持建成了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北排集團水科技研發中心,主持及參與了二十余項國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項目,帶領北排技術團隊在厭氧氨氧化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污水處理廠高效脫氮除磷技術、高品質再生水集成技術、污泥高級厭氧消化技術、再生水精準構建水環境技術等多個技術領域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主持建立了國內首個由90余項國標、行標、地標及企標構成的國標委市政排水和污水處理公共服務廠網一體化標準綜合體;主持開發了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的北排集團智慧排水信息化系統;主持了多個排水領域國際咨詢項目,在國內較早系統性引入了國外先進的技術、管理和發展理念。在北京中心城區污水/再生水處理、污泥處理、雨污水管網系統規劃、信息化等一系列重大技術路線的確立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為北京廠網一體化發展和運管模式的形成、區域性特許經營商業模式和可持續水價模型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十一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華夏建設科技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等十余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主持申報斬獲國際水協2018全球項目創新金獎。
戴曉虎,同濟大學,教授。專長:污泥安全處理處置與資源化。
主要業務經歷與業績:現任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牽頭成立了國家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科技部),任理事長;污泥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在長沙、鎮江、西安等污泥處理處置示范工程中得到應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863計劃、國際合作等研究項目,其中代表性的項目有: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污泥高含固厭氧消化中的物質轉化原理及新技術研究;“十二五”國家重大水專項:城市污泥及有機質的聯合生物質能源回收與綜合利用技術;科技部863重點項目:節能降耗市政污泥處理與能源化利用技術及工程示范;“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城市生活垃圾箱式干法厭氧生物制氣設備研發與示范工程;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專項:低碳型分質供排水和廢物資源化系統應用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SCI收錄2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0余項,出版《城市污泥厭氧消化理論與實踐》等著作4部。